id=zoom>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7月份比去年同期增长14.7,但增速同比回落3.3个百分点,环比回落1.3个百分点。虽然这一表现好于市场此前的最坏预期,但增速在8月仍可能面临继续下滑的风险。
统计局本月二度配文解读数据
近日在公布上述数据的同时,国家统计局还配发了一篇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预测部首席分析师祝宝良的评论文章。
祝宝良称,7月份工业生产增速放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出口减速,以及自然灾害频发及其滞后影响,另外也不乏季节性因素的作用。
他引用历史数据称,由于气候炎热和设备检修,多数年份7月份的工业生产增速会较全年低,过去13年中,7月份的这一增速平均低于全年0.5个百分点,最高年份低2.5个百分点。
这已经是国家统计局本月第二次在公布数据时采用配发评论的形式。此前发布7月份PPI数据时,该局也曾配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的评论,希望社会能正确理解数据的波动。7月的PPI增幅达到了13年来的最高值。
不少市场人士认为,短期因素对工业增速放缓的直接作用较为明显。
雷曼兄弟公司高级中国经济学家孙明春在近日的一份报告中认为,相当普遍的电力短缺现象可能约束了工业生产,发电量增速的下降便证明了这一点;同时为了在奥运期间减少污染,北京周边地区工厂的关停可能也导致了工业生产的疲软,当然其影响有限。
孙明春认为,由于上述因素8月继续存在,预计该月的工业生产增速可能继续下滑。
经济由失衡转入回调的征兆
7月份,中国的CPI数据出现连续第三个月的回落,因此市场对通胀的担心、对政府政策的猜测正逐步转向对经济增长的关注。外界普遍注意到,7月份,中央政治局常委罕见地密集调研沿海地区企业,把脉微观经济的实际情况。
“现在需要继续观察的是实体经济及全球经济到底得了什么病,而不只是紧盯政府会开出什么药方,”法国巴黎银行驻北京的经济学家孟原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政策只能起到平缓波动的作用,无法改变经济大势。”
7月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上,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两项指数3年来首次低于50。作为一项国际通行的反映宏观经济趋势的领先指数,制造业PMI在50以上通常表明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则通常表明经济收缩。
孟原对本报记者表示,不管是房地产投资、工业企业亏损额、重工业与轻工业增速之比、PMI、港口吞吐量和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等指标,都显示中国经济正进入回调阶段。
我国新一轮经济景气、快速增长期始2002年第四季度,至今已经有6年时间。国家信息中心1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造成了经济发展的失衡,投资增速过快造成了大量行业产能过剩或即将过剩,不过,经济由失衡转入回调的时间一度因全球经济加速上升而延缓。但在美国次债危机爆发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与经济周期性波动“双因素”的叠加,使得目前的中国经济已处于回调中。
祝宝良表示,根据对近十余年工业生产增速变化的观察,工业生产保持15左右的增速较为正常。今年工业生产增速只是在2004~2007年16~20的过高区间后出现了回落,并不能说明当前的工业经济发生了严重问题。
出口平均价格明显高于进口平均价格。由此,海关总署认为,上半年我国煤出、进口量一升一降的主要原因是国际煤炭市场需求旺盛,而主要煤出口国纷纷采取限制措施,国际市场煤价持续攀升。受此影响,我国煤炭出口企业的动力明显增强,而进口意愿显著下降。同时,今年我国也相应的削减了煤炭年度出口配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