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信息中国企业联合会近日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数据显示,200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经济效益与规模双增长,实力进一步增强。但从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乃至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看,我国制造业与国外差距还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企业规模相对不大。
虽然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上名列第二,但我国制造业主要凭借企业数量众多取胜。以单个企业衡量,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企业规模仍然较小,许多企业都没有达到行业对规模经济的最低要求。
2.劳动生产率及盈利能力不高。
同国外企业相比,我国制造业企业仍然存在劳动生产率较低及盈利能力不强的情况。从制造业企业来看,以三个行业为例:企业及零配件制造业(中国企业18家、世界企业33家)、计算机及零部件制造业(中国企业12家、世界企业11家)、航天航空国防(中国企业6家、世界企业12家)。按利润看,这三大行业的盈利能力分别是世界企业500强的27.8、11.4、11.1。
3.产品质量竞争力不高。
我国制造业近年来飞速发展的重要秘诀是实现了以低成本为中心的低成本竞争战略,但由于现阶段中国的制造业还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末端,利润率低下,难以有足够资金投入研发,以至于某些行业和企业陷入了低成本竞争与产品质量竞争力不高的恶性循环。
4.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
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的行业构成有很大区别。因此,从行业分布上就可以看出两者发展阶段及产业结构上的差异。在企业数量和营业收入方面,中国企业500强集中于制造业(分别占58.6、40.5),而世界企业500强集中于服务业(54.2、53.6)。在制造业领域,这种差别同样存在,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仍然以传统产业占较大比重,而世界500强更多以现代制造为主。近年来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虽有所调整,但总体来说,在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经济高增长浪潮冲击下,制造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比较缓慢,有时甚至有逆转的倾向。
5.高耗能与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制造业是消耗资源的大户和污染环境源头的主要产业。在现有产业结构与发展模式下,制造业带来的负面后果就是产生了所谓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三高”现象。特别是2002年我国进入新一轮的高增长期以来,表现出明显的重化工特征。
6.优质品牌缺失。
从2008中国制造业500强的数据上看,在填报境外收入所占比例的204家企业中,境外收入超过30的只有53家,而且占相当比例的是外资企业。国内一些知名制造业企业的海外收入都没有超过30。优质品牌资源缺失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制造业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产品升级换代与走向国际市场。
7.装备制造业发展严重滞后。
装备制造业是工业化或后工业化国家的主导产业,被认为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虽然我国制造业已经发展到了资金技术密集产业阶段,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制造业仍处在大而不强的状态,核心制造业仍偏弱,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不强,不能对制造业发展给予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