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美国对华的反补贴工具
作者:不详 来源:网摘 浏览次数:次
美国商务部长卡洛斯·古铁雷斯一纸对中国适用反补贴法的声明,标志着美国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商品征收反补贴税的判例正式终结,开创了美国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之先河。
1986年,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在乔治城钢铁公司诉美国联邦政府案中的判决,奠定了美国对非市场经济体出口产品不适用反补贴税的理论依据。正因为如此,虽然反补贴案件数量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与反倾销案件数量大致相当,在各类案件中数量位居第二,且反补贴工具的使用者集中于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但由于主要贸易伙伴长期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出口商品很少遭受反补贴争端困扰。
然而,当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汇率压力、知识产权等工具都不能遏止中国出口的高速增长之后,美国国内进口竞争产业和有关政客都无法抑制援引反补贴工具打击中国出口商品的强烈冲动。早在1991年,美国拉斯科公司就针对中国电风扇提出了反补贴申请,美国商务部虽然没有通过该公司的申请,却提出了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市场导向型产业可与反补贴兼容的论点。
10余年后,加拿大于2004年9月10日、24日和2005年2月16日分别对中国户外烧烤架、钢铁紧固件和复合地板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是外国首次对中国商品实施反补贴措施。美国众议院也于2005年通过《美国贸易权利执行法案》,其主要内容为准许对来自非市场经济体的进口适用美国反补贴法。2006年10月,美国俄亥俄州NewPage纸业公司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纸业企业进行反补贴调查,并对从中国进口的铜版纸课征近100%的反倾销税,挑起了这场争端;今年2月2日,美国贸易代表施瓦布宣布,美国已向WTO提出申诉,指责中国为国内制造商提供补贴以刺激某些行业的出口,直到现在古铁雷斯的声明。
除了经济因素,政治动机对这项决策的直接影响要大得多。这种政治动机又表现在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美国国内一些政客们需要满足贸易保护主义集团的要求。第二,为了总统大选,相对客观的行政部门也需要接受执政党争取选举胜利的需要。第三则是美国政界中的一部分势力希望借助贸易保护主义打击中国核心产业部门。
就中美经贸关系而言,无论是谁挑起贸易战都难免自伤。古铁雷斯的声明导致美国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在纽约上市的中资企业股价固然一泻直下,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也一度跌逾百点,收盘下跌42点。就纸业而言,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分工是森林资源丰富的美国向中国出口纸浆和废纸,中国用这些原料造纸和生产纸制品,然后销往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纸及纸板;纸浆、纸或纸制品”5.45亿美元,对美国出口“纸及纸板;纸浆、纸或纸制品”10.80亿美元,就体现了这种分工关系。如果真的爆发贸易战,对于美国上游企业决非福音。
现在,中国方面将如何应对令人关注。直接的办法当然是有关企业赴美国起诉,但这种方法的弱点是游戏规则掌握在对方手里。因此,我们还需要积极联合美国的自由贸易主张者和受益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