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后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些传统产业仍有可能继续高速发展,仍有可能是温州经济“大盘”的主体,仍有可能是温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简单地用“低、小、散”来判定温州的传统产业当然是不对的,可这也不能成为“桎梏”发展提升的理由。块状经济产业链条不够紧凑、层次低,依然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延伸产业链,做长、做深、做精产业链,已迫在眉睫。
可喜的是,一些传统产业已经出现产品向产业链的高端延伸的好趋势。正泰、华仪等低压电器企业,已在搞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瑞安的汽配企业由原来搞汽车零件,目前已有意发展发动机等部件……
跳出“红海”博取“蓝海”
“买无纺布生产线找莱芬豪舍”,这从来都是国际国内相关企业的一个思维定势,而现在,“瓯海轻工”的一项创新成果却改变了这一思维定势。
一家不足百人的小企业,却有胆量与华为、爱默生、中达、天讯等通信业巨头同台竞争,并参与起草4项国家通信技术行业标准。“创力电子”的技术实力让通信巨头刮目相看。
道理其实都很简单:只要找准差异化市场,给这个细分化领域不断地注入科技养分,即可跳出恶战的“红海”,博取一片“蓝海”。
“说实在的,我们的创新土壤远不及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那样肥沃。近年来我市在产业技术和研发水平上进步很快,但仍不能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仍然较大。”市创新强工产业化项目专家组成员分析创新基础,“这样的现状,决定了我们的创新需要做到又好又快。”
越来越多的温企与高科技牵手步入到细分市场的行列,寻找各自的“蓝海”。维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匀相法检测试剂”项目,已获得国家级火炬计划。创大汽车门窗有限公司研发的“汽车空调冷凝风机”,国内尚无同类替代产品。
今年,我市将组织实施“135”技术赶超计划,重点围绕电气、汽摩配、机械装备、泵阀、印刷包装、服装、鞋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10个特色行业,瞄准国内外同行的先进水平,实施技术赶超。
市场化整合催生“聚变效应”
3.5亩的工业用地,去年产值突破6亿元。以剃须刀为主业的飞科集团,一改传统工业企业以大量土地为支撑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几乎“零用地”生产。
飞科延续了森马、美特斯邦威等所采取的虚拟经营:仅保留“品牌运营”和“技术研发”两大核心业务,而把生产环节外包给了OEM(贴牌生产)“卫星”工厂,使产业链资源得以优化整合,迸发出一串全新的“组合效应”。
市场化整合纵深推进催生了“聚变效应”。做虚拟产业链上的专家企业,可以为企业长远发展积聚资本,更重要的是在做“精”的同时,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在强化,并最终可能提升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不论是我市的一些鞋服等标准件生产的行业,还是一些机械等非标准件生产行业,虚拟经营的模式与思维正渗透到传统行业的多个领域。
“龙头整合”的模式,也赋予我市企业更大的作为。最近,瑞立集团正在着手谋划收购广州一家竞争对手的企业。集团副总裁陶保健表示,去年,宏观调控期的关系,这家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困境,却成了瑞立大口吃进的最好时机。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教授马津龙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说,宏调的趋紧是一些资产质量良好的企业快速扩张的机遇期。在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种种倒逼机制将形成新一轮企业洗牌大潮,大量中小企业将陷入十分困难的状况,为大企业兼并整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吴勇